环球精选!我国女性终身不育率为5.16%!北京、上海、东北三省最高!专家:未来还会继续升高
6月28日,国家卫健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为5.16%,低于美国(11%)和欧盟国家(19%)的平均水平。这项研究是基于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女性终身不育水平进行评估。
这项研究指出,按照人口学常用的统计口径,15~49岁为女性育龄期,由于女性到49岁时已基本结束生育,因而通常以女性49岁时的无活产子女比例衡量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研究主要依托2010年和202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微观抽样数据,通过计算无活产子女比例来估算我国女性不同时期的终身不育水平。
(资料图片)
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0年,各年龄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都在上升,10年间平均提升了约1倍。其中,20~30岁年轻女性的年龄别无活产子女比例上升最为迅猛,10年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35岁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从5.39%上升到10.91%,40岁女性则从2.66%上升到7.85%。“较低年龄段女性无活产子女比例的上升反映了婚育推迟的现象,较高年龄段女性无活产子女比例的上升则更多是女性生育水平下降以及终身不育现象增多的结果。”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终身不育率越高
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终身不育率越高。2020年,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49岁女性终身不育率均已接近5%,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49岁女性终身不育率分别为6.46%和7.98%。
而且,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终身不育率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2010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女性无活产子女比例平均比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女性高3.6个百分点,2020年,这一差距已经扩大到近5个百分点。
地区差异较大!北京45~49岁女性的不育率达11.92%
除了受教育程度,不同地区之间女性终身不育率的差距也值得关注。2020年,城市、镇和乡村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分别为6.29%、5.50%和3.72%。和2010年相比,城市女性的终身不育率提升了4.68个百分点,乡村女性则提升了3.43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和上海45~49岁女性的不育率为11.92%和8.18%;东北三省45~49岁女性的不育率分别为8.59%、7.90%和7.11%。“可见,北京、上海、东北三省这些2020年总和生育率低于1.0的极低生育水平省份(市),终身不育率最高。”学者们在论文中写道。
他们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虽低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发达国家,但终身不育水平上升的变动轨迹与这些国家比较相似。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婚育推迟程度持续深化以及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未来,我国终身不育女性的人口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占比也会继续升高。
这些研究者建议完善相关家庭政策和社会政策,给年轻人创造更全面的生育友好环境,实现更大程度的两性平等,不断提高儿童和家庭的福祉。
683.3万对,去年全国结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
根据民政部官网6月9日公开的“2022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去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683.3万对,再探新低。
此前的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已经创下民政部自1986年以来公布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
据都市快报报道,根据民政部数据统计,我国的结婚数据在2014年就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为1346.93万对,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又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量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下降约10.5%。与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下降幅度近半。
离婚登记方面,据民政部统计,2022年有210.0万对夫妻登记离婚,较2021年的213.9万对减少约1.8%。
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民政部公布2023年度一季度结婚登记数量为214.7万对,比2022年度一季度同比增加了4万对。
从过往数据来看,除2020年因疫情爆发数据失真外,每年第一季度都是四个季度中结婚登记数最高的时期。一位民政系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每年春节前后、情人节(2月14日)、“520”、七夕等特殊日子是一年中登记结婚人数较多的时候,由于春节和情人节刚好都在一季度,因此一年中第一季度的结婚登记数通常高于其他季度。
但是从时间线看,受适龄婚育人数减少影响,每年第一季度结婚登记数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界面新闻查阅民政部公布的历年数据发现,我国一季度结婚登记数据在2013年达到最高点,为428.2万对,此后10年来,这一数据便逐年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人口大国”公众号、都市快报、民政部官网、界面新闻
关键词:
2023-06-29 15:16:17
2023-06-29 09:45:23
资讯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