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搭子”成一些00后的“特产” 全球今热点
校园
陌生之上 熟人之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何“搭子”成一些00后的“特产”
“拼房的姐妹有吗?”粉丝群里的主动询问,让看演唱会的清华大学大三学生江离找到了她的拼房搭子。
“搭子”是什么?作为一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新型关系,这个词在没有准确定义的情况下,已经被不少人付诸实践。
网友@灵声儿尝试解释:“两个人(多人)结伴,共同寻求一种活动、一次交流,一份陪伴……等等的临时关系,是根据共同目标建立起的合作伙伴关系。”
万物皆可搭。从旅游到游戏,00后们在不同场合找到“搭子”,共同从事某项活动。“合作结束后又回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中,而且这些人往往不会在你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伸出援手。”网友@豆芽菜这样说。
江离并没有因为群里的一句邀约而贸然答应拼房,而是在翻看对方的微博发言后,感觉“应该能合得来”,她才接受邀约,与对方成为“搭子”。在巡演前一天,她与“搭子”一起逛了半座城市。
源于某件事的共同参与,止于合作的结束,“搭子”们的关系维持,并不需要费尽心思。如果将人际交往比作剥洋葱,他们并不需要剥开内心——只要剥几层皮,便能收获快乐。
江离曾看到有人因为一趟旅游,与10多年的闺蜜彻底闹崩。知心的朋友尚且会“掰”,江离与“搭子”的相处却很愉快。在逛完城市后,二人一大早起床排队等待演唱会派票。在烈日下站了五六个小时,但两人的相谈甚欢,消弭了漫长等待本该引发的不满和抱怨。“我们能玩得这么好,挺有缘分的。”她感叹与“搭子”的奇妙体验。同时她也认为,在这种舒适背后,也存在面对陌生人的礼貌与拘谨。
“搭子”间的奇妙默契,又与朋友关系不同。有网友认为,“搭子”是一种把友情拆分成“需求”的存在,通常每个需求场景强绑定一位“搭子”,主打的是“垂直细分领域的陪伴”。换言之,引导“搭子”成为“搭子”的,是具体场景下的短暂共振,而非朋友般的长久陪伴。
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李平与刘瑶组成了锻炼“搭子”。体育课上突发疾病时,人生地不熟的李平被刘瑶主动照顾。一来二去,在体育课上熟络的二人相约锻炼,久而久之成了朋友。
李平认为,她们二人的关系“既是朋友也是‘搭子’”:以朋友身份相处时,二人的话题便极其广泛,从学习到生活,无话不谈;但做“搭子”时,一切话题仅止于锻炼。
作为朋友,在长久的磨合中,外向的李平觉得,刘瑶的内向“在狂放张扬的我身上加持了不少冷静”。而“搭子”的作用就是让她这个“懒人”去主动锻炼,“并且日复一日坚持下去”。“搭子”关系组成了朋友关系下每个名为“锻炼”的片断。
但不是所有“搭子”都会成为朋友。在北方一所高校就读的王嘉,旅游“搭子”是高中时的班长。“我们都喜欢历史,都喜欢读书,爱好相同,一来二去就成了‘搭子’。”王嘉说。
“偶尔聚一下,可以让人不那么寂寞。”但王嘉并不希望二人的关系过于亲密,她补充道,“我觉得,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就是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如果每天都和‘搭子’在一起,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或者失去新鲜感。”
“搭子”之所以只是“搭子”,是因为其“自带某种心照不宣的边界感”,网友@IT佬的未来说。
这种边界感,决定了“搭子”能走多久,也决定了“搭子”关系不等同于朋友——“搭子”们很难进入另一方的内心,更遑论投入大把时间与精力去维持这段关系,而精力的投入,恰是维持朋友关系所必须的。
王嘉觉得:“人还是需要人陪的。不过适当的距离,可以避免矛盾的不断暴露。”设立边界,是“搭子”们避免矛盾暴露的共同约定。在人际交流的边界上,为了获取最大的愉悦,“搭子”们不断试探,寻找投入与共鸣的最大公约数。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罗晓路老师分析:“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各种人际关系形象地放到三角形中来看,将陌生人、点头之交等放在三角形的底端,知心朋友、恋人等亲密关系在三角形顶端,从陌生人到亲密关系,有一个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相处、相识、相知。”
罗晓路认为,在这个三角形中,“搭子”关系应该位于“陌生人之上,熟人之下”。是一种浅层次的交流,相较于亲密关系,个人投入的情感较少。
在她看来,这种关系似乎是现代年轻人的“特产”。她说:“发展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需要用心投入和经营。但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压力较大,绝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学习和工作,常常处于累瘫的状态,很难再有精力去发展和维护一份关系。智能手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在现实层面的交流。但是,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与人建立联结,避免孤独。当年轻人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能力去发展友谊、爱情等亲密关系,‘搭子’就应运而生了。”
她说:“年轻人寻找“搭子”这件事,可能是一种对抗孤独,尝试与人建立联结,而又不用付出更多情感成本的方式。当然,有的“搭子”也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朋友或者爱人。” 她认为,在这个日益忙碌的网络时代,‘搭子’关系仿佛给年轻人开启了一扇大门,促使他们重新拾起交流的话筒。
(应受访者要求,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实习生 白子义 张筱帆 王浩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2023-05-14 22:15:35
2023-05-14 20:57:07
2023-05-14 17:31:42
2023-05-14 15:40:59
2023-05-14 14:13:40
资讯
品牌